常见问题

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 
  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污染及荒漠化: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生物多样性破坏: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WTO与环境: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难降解的有机物污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土壤污染知多少
一、土壤污染及分布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多环芳烃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 4 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从典型地块及周边土壤污染情况看,我国重污染企业用地中超标点位占 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工业废弃地中超标点位占 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采矿区中超标点位占 33.4%,主要污染物为镉、铅、砷和多环芳烃;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土壤镉、砷、铅等污染较为严重;工业园区中超标点位占 29.4%,其中,金属冶炼类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土壤主要污染物为镉、铅、铜、砷和锌,化工类园区及周边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污水灌溉区中超标点位占 26.4%,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采油区中超标点位占 23.6%,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和多环芳烃;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中超标点位占 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干线公路两侧中超标点位占 20.3%,主要污染物为铅、锌、砷和多环芳烃,一般集中在公路两侧 150 米范围内。 总之从类型来看,无机污染物为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超标点位占总数的82.8%。 从分布来看,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西南、中南是土壤重金属超标重灾区。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问题具有隐蔽性,舆论媒体关注低。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不同,土壤污染的表现形式相对隐蔽。部分土壤污染物从肉眼上并不容易辨别,而部分受污染的土壤又远离人们的聚居区,因此导致土壤污染相对难以得到重视。土壤污染具有多样性,修复难度大、成本高。不同的污染土壤往往有着不同的污染源,污染土壤所处的地质形态(如周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也可能对土壤污染情况带来变量。因此,土壤污染行业不存在一招鲜的修复技术,修复企业往往需要根据每一个项目的实际污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由此提升了土壤修复的难度。
三、土壤污染的原因
(1)工业污染。近年来取缔关停小炼钢、小发电、小玻璃、小煤矿、小水泥等多行业重污染小企业。在2001-2009 年,我国共有约10 万家企业关停并搬迁,产生了大量被遗弃的高风险场地。随着越来越多的污染场地转变为绿化、娱乐等公共用地戒居住用地,潜在的土壤污染问题将逐渐暴露出来。未来,特别响应国家去产能,更多的小型重污染工业企业关闭,更多的污染场地将暴露出来。
(2)污水灌溉。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hm2。未经处理或未达标排放的污水造成包括重金属污染在内的严重的耕地污染。
(3)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50-60万吨,化肥使用量超过4100万吨。重金属成分含量较多的农药主要和化肥大量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农作物减产并且污染作物。
四、土壤污染的危害性
(1)通过水、大气威胁人体健康。土壤通过蒸发污染空气,并且随着水流入河流,对居民赖以生存的大气、水资源产生较大污染。
(2)污染地下水。经过长时间的下渗,土壤中污染物流入地下水,对饮水安全产生威胁。
(3)产生食品安全问题。耕地污染不仅造成粮食减产,更会对种出的庄稼产生污染,威胁人体健康。
(4)造成土地闲置。随着我国“退二进三”的进行,部分位于中心区域的污染企业搬离,遗留污染土地,长期闲置不仅污染周边居民,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城市污水处理基础知识
一、污水来源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废弃水。 水中的污染物通常可分为三大类,即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到目前为止,有关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研究较多,且已有较好的灭活方法。但对致病病毒的研究尚不够充分,也没有公认的病毒灭活要求标准。物理性污染物包括悬浮物、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其中放射性污染危害最大,但一般存在于局部地区。化学性污染物包括有机和无机化合物。随着痕量分析技术的发展,至今从源水中检出的化学性污染物已达2500种以上。
  那用什么来具体描述水受污染的程度呢?水质指标就是我们用来定量描述水质的东西。常见的水质指标有COD(化学需氧量)、BOD5(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TN(总氮)、TP(总磷)、pH、大肠菌群等,其中COD应该是最为广泛熟知的指标。
二、污水的去向
  一般来讲,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径流。生活污水占绝大部分,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洗澡、洗衣服、厨房、部分雨水、商场、单位、洗车点等都会产生污水),通过排水管网输送至集中地污水处理设施(也就是XX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来自产生集中的生产部门,比如工厂、 实验室、工业园区等,一般是处理至合适水质后排至污水管网,与生活污水一起处理。雨水比较特殊:除特殊地区的雨水径流作为工业废水对待外,大部分分为两种情况:经济发达的,建设单独的雨水管网,即雨污分流模式,这样生活污水送去处理,雨水可处理可排放(在中国雨水暂未特殊处理);或者不单独建设雨水管网,二者共用管网,即雨污合流模式,这种模式下,旱季不会有问题,污水全部送去处理,但在雨季下,由于水量激增,可能超过管网的容纳能力,多余的水量就会溢流出处理体系,由于这里面混合了部分污水,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那水处理后去哪了呢?一般三个去向:
(1)向地表水体排放,这是最常见的。一般包括排放到海洋、湖泊、小河甚至沙漠等。不用担心污染,在制定排放标准时,就已经考虑到受纳水体的环境承载容量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不同场合下水质的排放标准。
(2)工农业利用,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利用了,如绿地灌溉、冲洗厕所、洗车、工艺用水、冷却用水、锅炉补充水等。
(3)地下水回灌。部分地区由于对水资源采用过度,会导致地下水枯竭,所以需要回灌,保持一定的水量。涉及到地下水一定要慎重,因为地下水的修复要比地表水的修复难得多。
三、污水的处理方法
  这个是环保行业的核心,污水的处理方法很多,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按照污水厂的分类,一般包括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等。不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进水水质(即原水水质)、出水水质、处理设施占地、投资、成本等要求。物理方法就是过滤、沉淀等,例如污水厂必备的格栅、沉砂池、气浮池等。化学方法一般是混凝沉淀,例如化学除磷。生物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等。活性污泥法是好氧处理最经典的工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延时曝气、深井曝气、AB法、氧化沟、AAO等多种工艺。对污水的处理,也从简单的色度去除,到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提升到脱氮除磷,与之对应的,不断出现不同的工艺组合。此外,为了达到更高的水质要求,人们还广泛的使用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处理工艺,比如北京奥运期间,以及大部分市场上的直饮水技术。
大气污染
一、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水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2)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①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取暖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据观测统计,在大工业城市烟雾不散的日子里,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没有烟雾的日子减少近40%。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
 ②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因此,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在大工业城市的下风地区,降水量更多。
 ③下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④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做"热岛效应"。
 ⑤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经粗略估算,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可以增加0.5~2℃。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温度可以增高1.5~6℃。有的专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后会使得南北极的冰熔化,导致全球的气候异常。
三、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
1、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较高
  监控调查显示, 我国大气污染的可吸物颗粒物含量超标。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已经大大超出了自然界的自净能力, 这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破坏。
2、煤烟型的污染占主导
  由于我国很多工厂以及住宅都靠烧煤取暖和工作, 所以煤烟型污染的排放是占大气污染的主导地位的。据调查, 我国大气污染中的煤烟型污染占到了总污染的74%。很多工厂为了追求利益, 不顾生态环境, 肆意的向大气中排放煤烟型的污染, 造成空气质量的下降。
3、细菌含量较高
  我国的大气污染中还有一个致命的特点就是细菌含量较高。城市中的人口众多楼房众多, 绿化面积很少, 这就导致大气中含有大量的细菌, 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四、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除了大气污染治理,防治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减少污染源:
(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炉灶和市内密如树林的矮烟囱,是煤烟粉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采取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的方法,即用设立在郊外的几个大的、具有高效率除尘设备的热电厂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煤烟的一项重要措施。
(3)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如现在能源汽车、能源公交的逐步普及,是空气绿化的进步。
(4)改变燃料构成:实行自煤向燃气的转换,同时加紧研究和开辟其他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等。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烟尘的污染。
(5)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
垃圾分类
  2019年垃圾分类将全面启动。201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意味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展开。一方面会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设施系统,一方面会加快建立相匹配的分类处理系统,利好餐厨处理、垃圾焚烧发电以及资源回收等领域。
  自通知下达以来,上海市2019年7月份率先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其它省市的垃圾分类也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一、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一)“垃圾围城”的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围城”的现象日益严重。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kg,而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80多万亩,全国600多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1/4的城市无地可埋。
(二)目前垃圾处理的弊端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填埋、另一种是焚烧发电。
  第一种处理方式:填埋。
  根据填埋方式的不同,垃圾填埋分为自然填埋和卫生填埋两种。所谓自然填埋,指找一个空地或挖一个大坑将垃圾倒入其中,不做任何处理。由于此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并且带来明显的环境污染,现在基本上都被卫生填埋所取代。 目前,我国70%左右的城市都选择卫生填埋的方式。 卫生填埋的基本流程是:计量→倾倒→摊铺→压实→消杀→履土→封场→绿化。 具体来说是,居民产生的垃圾(混合垃圾)由居委会或物管公司运至垃圾转运站进行压缩,再由环卫站重型卡车将其运至填埋场。首先经过地磅称重计量,再按规定的速度、线路运至填埋作业单元,在管理人员指挥下,把将垃圾倒入指定位置后,由推土机将其摊铺、盖上一层塑料布和沙土,再用压路机压实并覆盖,最终完成填埋作业,待全部填埋完后封场,在其上面种草、种树进行绿化。
  凡事有利就有弊,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填埋的好处显面易见,就是简单、方便。填埋的弊端则表现在:
第一 ,填埋会侵占大量的土地资源,在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的今天,想建一个新的填埋场异常困难。
第二,高昂的处理费用,每吨在300元――400元之间。其中包括人工、物流及维修费用等。
第三,污染地下水和土地。现在的卫生填埋方式,即常说的“无害化”处理,但真正做到无害化处理很难。因为是混合垃圾,里面大量的厨余垃时间长了会产生垃圾渗滤液(一种高浓度污水,有恶臭),虽然每一层有塑料隔开,但时间长了随着填埋垃圾的不均匀沉降,塑料布会撕裂,渗滤液会浸入土地内部,污染地下水及土地,运行及封场后相当长时间还会产生。据统计,渗滤液每年会以1公里的速度向周边扩散。同时,填埋垃圾还会产生大量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第四,因为没有分类,混合垃圾中的有机物容易腐烂变质,从而滋生蚊蝇和病源菌。
第五,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
  但由于诸多原因,现阶段,填埋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在付出了污染土地的巨大代价,很多城市也已开始遭遇土地资源紧缺的“天花板”。 以后填埋这种处理方式将逐步被淘汰,这一点无论政府部门、企业、民众或NGO组织都达成了共识,这里不用置喙。
   第二种处理方式:焚烧发电。
  它的基本流程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添加可燃辅料→燃烧→电能。 垃圾焚烧的好处在于:与填埋相比,它能快速减少垃圾的填埋量,焚烧通常可使垃圾缩小体积70%――80%,从而节省大量土地。
  当然,它的弊端也不少:
第一、投资惊人。建一个日处理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需投资4至5亿元,甚至更多。
第二、据多种文献报道,每吨垃圾焚烧后会产生大约5000立方米左右废气,还会留下原有体积1/3左右的灰渣。当今最好的焚烧设备,在运转正常的情况下,也会释放出数十种有害物质,仅通过过滤、水洗和吸附法很难将其全部净化。
第三、由于我国的绝大部分焚烧发电厂是未分类的原生垃圾,混合垃圾焚烧会很难避免地产生“二恶英”。
第四、容易引起群体事件,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比如北京的六里屯、广州的番禺、南京的江北、杭州的余杭等,因为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引起群体事件。
  在垃圾分类处理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 根据“两点论”的要求,我们既要抓填埋场、焚烧发电厂等后端处理设施设备的建设,同时又要抓前端源头分类的建设,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现阶段,很多大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一则土地资源异常紧张,二则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基数大,如果不建焚烧发电厂,那么很快就会“垃圾围城”。当然,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应该合理规划、“量力而行”!
  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不能有效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回收利用,由于垃圾的基数本身就大,增长速度快,那么,修建填埋场或焚烧发电厂的速度就赶不上垃圾的增长速度,如果长期被动于后端处理,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我们的生活垃圾将填不胜填,烧不胜烧。
  随着国家对焚烧行业的“装、树、联”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焚烧企业的成本在增加,焚烧发电企业也完全可以凭借资金和政府资源优势,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创造更多的赢利点。比如可以融合城市现在很火的“环卫一体化”项目,再到垃圾分类、甚至可以切入到社区服务,从而取得比纯粹靠发电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摆脱掉媒体、民众的质疑和反对这样一个“风口浪尖”的尴尬位置。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日益重视,将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特别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报告明确,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纳入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并写入宪法。 而垃圾分类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四)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末端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的无害化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后,垃圾“各回各家”,进入不同的后端处理通道,保证了垃圾的纯净度,提高了热值,有助于垃圾焚烧或填埋处理无害化处理。
2、有助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节约原生资源。 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进行生化处理,资源垃圾进行再生资源通道,这样便于资源化利用,节省原生资源。比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1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1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3、有助于减少垃圾清运量,从而节约垃圾清运费用和后端处理费用,延长焚烧发电厂和填埋场使用年限。 生活分类目前主要的工作是“资源化”,即将已产生的垃圾分类后处理,还不能直接实现前端减量。但通过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制度设计、法律规范等,可以促进前端垃圾的减量。从而,便于节约垃圾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同时也延长了焚烧发电厂和填埋场的使用年限。
4、有助于城市的干净整洁,减少清扫人员的负担,进而减少雇佣人力资源的浪费。 随着民众的垃圾分类的习惯逐步养成,大街上的垃圾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干净,有助于降低环卫工人的负担,减少环卫工人的数量,让更多的环卫工人进入前端垃圾分类的收集和指导。作为垃圾分类榜样的日本,拥有1350万(2016年)人口的东京市,道路清扫工人仅有2000名左右。而我国同等规模的深圳市,2017年常住人口为1252.83万,但环卫工人却多达10万人。
5、有助于提升全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垃圾分类是一个社会文明和全民素质的体现。实现垃圾分类,有助于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环保素质,同时,也有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使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服务热线

0717-6276588

扫一扫,关注我们